【组成】煅炉甘石、燔石膏、飞滑石各600克,熾赤石脂300克
【用法】上药共研细末,贮瓶备用。同时以麻油调敷患处。每日2次。同时加用内服方(银花12克,绿豆衣9克,生甘草3克,连翘、野菊花各9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)。
【主治】接触性皮炎。
【疗效】屡用卓效。
【来源】(《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》)。
【附记】保肤散,原名生肌散,为朱霁青氏治疗接触性皮炎之验方(见《中医杂志》(5)1962年)。适用降丹、升丹、红汞水、胶布等引起的皮肤发炎。许氏云:“此方不仅对皮肤溃烂者有效,而对不溃烂者,亦颇有效。”辅以内服方,效果更佳。
二、黄芩清肺饮
【组成】川莓、赤芍、生地、葛根、天花粉、黄芩各9克,当归、红花各6克、薄荷1克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或制成冲剂,用开水冲泡,代茶频饮。
【主治】青年建疮(粉剌)。
【疗效】屡用效佳。
【来源】引《千家妙方.下》。杨大猷验方。
三、乌丁饮
【组成】乌梅15克,公丁香3克,白芍12克,地骨皮3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、每日1剂,日服3次。一般连服5~7剂,划痕或搔痒感可消失,如服20剂左右病情无变化者停服。
【功用】清热凉血,育阴消痕。
【主治】皮肤划痕症。此因指甲或铁器搔划后立即出现刺痒激烈的风团样皮疹,持久不愈。
【疗效】治疗50例,治愈18例,显效6例,进步18例,无效8例
【来源】孙梅倩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(2)1982年)。
【附记】本病多数为青壮年,好发于春夏。多缠绵不愈,可长达数十年。治疗颇难。本方用之临床,效果尚好。加减:如痒甚,加徐长卿、夜交藤各30克;偏热重、加白英、贯众各15克;偏湿重,加厚朴,苦参各9克,茯苓、防己各12克;气血虚,加黄芪、白术、当归各9克,何首乌10克。
四、八味三黄汤
【组成】黄柏、黄芩、黄连、蒲公英,枯矾各15克,土槿皮,蛇床子各30克,蛇蜕3克
【用法】先将前7味药加水3000毫升煮沸15分钟,滤去药渣加入枯矾溶化即可。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浸洗患处,每日早晩各浸洗1次。每次15分种,每剂可用2天。
【功用】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。
【主治】手、足癣。
【疗效】治疗30例,均获痊愈。用药2~5天。
五、矾倍醋浸液
【组成】白矾、五倍子,地肤子、蛇床子、苦参各30克、大枫子、川椒、黄柏各25克、食醋1000克
【功用】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。
【主治】手、足癣。
【疗效】治疗60余例,除4例愈后2月复发外,余均全部治愈未见复发。
【来源】沈中林(《四川中医》(7)1987年)。
【附记】注意事项:①此药液只适用于干性手足癣、分泌物较多的湿性手足癣不宜适用。搔抓后化脓或流黄水者更属禁忌。②治疗期间忌食芜荽。③新皮一旦长出,即应停止浸泡,此时服茵陈地肤汤(茵陈、土茯苓、苡仁各15克、地肤子、当归、赤小豆、白蘇皮各12克,苦参10克),3~5剂以巩固疗效。
六、苦参二白汤
【组成】苦参、白藓皮、丹参各15克,蛇床子9克,土茯苓、地肤子、白蒺藜各12克,皂角刺9克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,药渣煎汤外洗患部。
【功用】清热利湿,活血通络,祛风止痒。
【主治】稻田皮炎。
【疗效】治疗27例,均愈。一般服2~3剂即愈。
【来源】崔文生(《河北中医》(4)1988年)。
【附记】本方名为编者拟加。治疗期间应避免水田作业。
七、五龙桑椹汤
【组成】五加皮、桑椹、黄芩、连翘、茯苓、甘草各20克,穿山龙25克,肉桂、黄连各10克,黄芪30克,川芎15克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用时外用(地榆25克,艾叶20克,甘草、茯苓各30克,水煎30分钟)湿敷,每日3次,每次湿敷30分钟。
【功用】补气益肾,清热利湿,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多形日光疹。
【疗效】治疗10例,均获痊愈。
【来源】姜耀武(《中医函授通讯》(3)1988年)。方名为编者拟加。
八、液臭散
【组成】轻粉、密陀僧各30克,枯矾20克,锻五花龙骨15克,锻寒水石5克,锻胆矶2克,公丁香10克
【用法】上药分别研细,过100目筛,然后混研、再过100目筛,贮瓶密封。用时用棉花团或海棉一块、蘸此散揉擦患处,微用力揉擦,每晚1次。洗澡后涂擦更好,每次涂擦2遍。
【功用】消炎解毒,收湿消液。
【主治】腋臭。
【疗效】治疗20余例。
【来源】李兴业(《中医药信息》(3)1989年)。本方名为编者拟加
九、如意黑白散
【组成】旱莲草90克,白芷、何首乌、沙蒺藜、剌藜各60克,紫草45克,重楼、紫丹参、苦参各30克,苍术24克
【用法】上药共研细末,收贮勿泄气。每次服6克,每日服3次,开水送服。同时外用肉桂30克,补骨脂90克。以水酒各半混匀后浸泡2药,一周后用之。使用时患处洗净。外擦即可。
【功用】祛风活血,除湿清热,补益肝肾。
【主治】白瘢风。
【疗效】屡用效佳,一般服2剂,外用药1剂即愈。
【来源】弓I《千家妙方•下》。来春茂家传验方。
【附记】方中旱莲草能补肾固齿止血,“乌髭发、益肾阴”;白芷芳香通窍,能散风除湿,“长肌肤,润其颜色”;重楼消炎止痛,清热解毒;何首乌补肝肾,益精血,治血虚白发及遗精腰疫;紫丹参,活血养血,去瘀生新;紫草入血分,凉血解毒;苦参清热燥湿,祛风杀虫,尚治周身风痒,对于多种皮肤病皆效;苍术除湿发汗,散风疏郁;刺蒺藜祛风散结,平肝开郁,治皮肤风痒;沙蒺藜补肾滋阴(单味研末与猪肝煮熟可治本病)。诸药相伍具有祛风活血、除湿清热、补益肝肾之功。外用药肉桂益火消阴;补骨脂补肾益阳,二药配伍,使阴从阳化,兴奋活络,以利祛邪外出,肌肤得荣。故内外兼治,使此病得治。而如用上述之方,临床实践应用,屡用多效。对于治疗皮肤瘙痒证,慢性湿疹,酒渣鼻等皮肤病尚有较好效果。
- 上一篇:黄水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疗?
- 下一篇:没有了